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3月1日下午,学校弘扬雷锋精神师生座谈会在东方红会议厅举行。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党委副书记潘洵出席会议,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兼职团干代表,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代表、“西小兰”青年志愿者代表、青马工程“香樟计划”学员代表及其他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潘洵导读了“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中宣团”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方建在发言中围绕“变与不变”指出社会环境在变,但雷锋精神的引领价值没有变;群体特征在变,雷锋精神的育人价值没有变;活动形式在变,雷锋精神的感召价值没有变。校团委书记于涛从把握时代境遇、弘扬传统优势和推进格局建构三个方面介绍汇报了学校“西小兰”志愿者传承雷锋精神的工作思考和成绩实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汭雪谈到学校历史最悠久的学雷锋团队“红帽子”的历史发展并讲述了自己对于学习雷锋精神的感受。食品科学学院团委书记黄晔分享了火柴头失物招领爱心公益组织成立以来的暖心故事,外国语学院玉兰志愿服务团成员2022级本科生代佳栖、美术学院志愿服务队成员2021级研究生周睿昱分享了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并分别介绍了“北碚星期日英语班”和“义务画像”志愿服务队历史故事和发展现状。
随后,各位领导老师为“西小兰”志愿服务队、学生园区志愿服务队及“研行者”研究生志愿服务队代表赠送书籍《雷锋日记》《缙云之巅——“8·21”北碚山火扑灭记》。其中,《雷锋日记》里凝结着雷锋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彰显着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精神;《缙云之巅》则记录了在2022年8月重庆山火缙云山保卫战中,志愿者们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为同学们赠书,旨在希望青年志愿者们多读先进事迹,学习雷锋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李旭锋在讲话中指出,雷锋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特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是雷锋精神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三是雷锋精神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他同时谈到,学校始终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涌现出“北碚星期日英语班”、“学雷锋”义务画像队、“火柴头失物招领中心”、“红帽子”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一大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希望大家在凝聚共识中传承雷锋精神,在守正创新中深化雷锋精神,在身体力行中弘扬雷锋精神。以实际行动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推动学雷锋蔚然成风,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当天,“雷锋精神在西大60年”思政大课在北区樟树林同步进行,学校师生把思政课堂搬到教室外,让志愿服务师生变身思政教师,为全校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主题教育课。
活动现场展示了学校珍藏的校史档案,校史馆副馆长郑劲松现场带学生共同回顾校史档案中的学雷锋往事,美术学院教师刘增宪为大家讲述美术学院的师生为群众义务画像的学雷锋故事。音乐学院献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新闻传媒学院学子为大家朗诵《雷锋日记》节选。校团委组建的“西小兰”志愿者服务队向青年学子发出“争做新时代雷锋”的西大声音,倡议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引发现场学子强烈共鸣。
同时,校团委和人工智能学院“智多星”志愿服务队等相关学院的志愿服务队在活动现场为大家提供“AI”撰写简历等多种多样的服务。据了解,在60年前,学校师生纷纷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物理学院成立了“红帽子”志愿服务团队,这支“半个多世纪不褪色”的队伍用“一团火的热情真诚精神、一滴水的博爱宽容精神、一颗钉的勤奋钻研精神、一块砖的朴实坚韧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奉献精神”,长期保持着乡村服务站、家电维修点等12个服务基地;美术学院的师生将为群众义务画像当作最好的写生练笔课堂,在“雷锋教授”方凤富等人的带领下,留下了8万多幅以基层群众为创作对象的艺术作品;外国语学院师生牢记创办者陈岭峰老人“义务无悔,服务社会,人文为贵”的嘱托,面向社会的“星期日英语班”已经办了整整42年;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学以致用,服务社会”,36年来“及时雨”服务始终在身边;源起几个在校学生助人为乐公益梦的“火柴头”失物招领,已发展成覆盖全校32个学院(部)的志愿服务网络。一个又一个的“火柴头”用看似微弱的光,照亮了一个校园一座城。
据悉,学校还将组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同学们把青春奋斗与雷锋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勇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韩笑 刘亚东|供稿
江舸 刘亚东|供图
李晓燕|编辑
李旭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