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向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师范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师范生成长为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家,为实现教育强国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智慧,11月28日下午14点30分,西南大学第十三届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决赛在第10教学楼401教室隆重举行。
竞赛由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西南大学教务处,西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未来教育家联盟承办。
出席比赛的领导和嘉宾有学校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恩伦教授,学校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于泽元教授,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方凤玲副部长,学校教务处严怡副处长,学校团委罗亮副书记,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刘娇老师,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石莹华老师。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有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物理教研组大组长、巴蜀中学原创题出题大组长张小平老师,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音乐高级教师、西南大学卓越计划实践导师、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在职硕士导师赵月琼老师,重庆市南开中学生物教研组长、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硕士兼职导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学会生物专委会理事李军老师,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教师、历史教研组组长、重庆市高中骨干教师郑大治老师,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教师、化学备课组长、重庆市名师工作室成员梁贵春老师,重庆市第八中数学高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八中竞赛实验班班主任、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教练张新老师,重庆市第一中学资深语文教师、语文备课组长史瑞老师。此外,出席本次比赛的还有来自15个师范生培养学院的部分师生代表们。
本次决赛包括说课和课堂讲学两个环节。说课两分钟,选手简单地介绍自己的授课内容;课堂教学十分钟,选手运用自己完成的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上课。在比赛中,晋级的十位选手以优异的课堂教学表现充分展现了未来教师的夺目风采。
句句含理,授专业知识
桃李之教,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授广博学识。来自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的陈万琼带领学生们回顾了历史的重大篇章“罗斯福新政”,客观地评价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伴随着《凤阳花鼓》的乐声,音乐学院的潘甜玥寓教于乐,在领略安徽凤阳的风土人情的同时将学生们引入了音乐的殿堂;生命科学学院的曹玲将抽象的核酸知识具象化,以日常案例为切入点,加深了学生们对核酸的认识与理解;热情饱满,声情并茂,教育学部的刘远秋将诗意化的语言与简明易懂的黑板画结合,令学生们轻松掌握了抓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的阅读方法;数学与统计学院的陈勉深入浅出,侃侃而谈,从日常生活问题延伸到专业数学知识,细致讲解了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知识。
处处融情,展教师锋芒
春风化雨,以情动人,胸有成竹展教师锋芒。来自外国语学院的曾丹运用流利标准的口语和灵活多变的讲课方式,结合家庭情境中的英语对话,给学生带来了一节妙趣横生的语法课堂;化学化工学院的于疏桐凭借巧妙的板书设计和丰富的肢体动作,形象地讲授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以过山车、投掷、自行车等鲜活易懂的生活经验为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尹浚龙从生活中汲取授课灵感,具体诠释了向心力这一抽象概念;美术学院的付静怡于画中感情,诠释了“美术是创造性劳动,即在于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这一重要道理;文学院的谢卓沄深入浅出,引领学生们走进了郁达夫笔下的世界,感受了《故都的秋》令人心折的悲凉之美。
整个比赛过程中,选手们生动的教学语言、得体的教学谈吐、灵活的应对措施获得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竞赛环节结束后,郑大治老师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点评,他肯定了选手的教学设计和教师素养,同时也强调了教育改革情境化、生活化的重要性,对学生提升教学技能提出了实质性建议。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谢卓沄、尹浚龙、刘远秋、潘甜玥、付静怡5位选手获得了一等奖,于疏桐等10位选手获得了二等奖,江婉婷等20位选手获得了三等奖。化学化工学院、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育学部获得优秀组织奖。至此,西南大学第十三届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决赛圆满落幕。
三尺讲台之上,见贤思齐求奋进,笔墨不缀以青春承递教育薪火;博大胸怀之下,斯为泰山而不骄,满腔热血于疫中砥砺教育初心。愿每一位即将为人师者的师范生都能秉持教育赤子心,怀揣教育强国梦,以奉献释春泥护花之情意,以真情绘祖国教育之未来。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供稿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供图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张佳濠/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