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正值国家第七个扶贫日来临之际,西南大学广大青年学生响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时代号召,青春不缺位、青春有作为。10月17日下午,学校举行“香樟青年说:我眼中的脱贫攻坚”主题教育活动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香樟计划”第四期总结、第五期开班仪式。全体专兼职团干以及“香樟计划”学员共200余人参加活动。
“我们是星光,哪怕只有一点点光亮……”西南大学倾情制作青年助力脱贫攻坚主题MV《星光》首发,它记录了西大学子在脱贫道路上的点点滴滴,用足迹丈量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托举的每一个希望。在此期间有汗水、有付出、有感动也有收获。未来的路还很长,西大青年学生助力脱贫攻坚的脚步永不会停歇,携梦想闪亮而辉煌!
青春榜样,奋战扶贫一线
学校助学中心主任、三建乡蔡森坝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军老师以《奋战扶贫一线,见证美丽蝶变》为题,分享了自己从高校青年干部到田间地头挥洒青春热血的脱贫攻坚故事。他表示会继续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用辛勤脚步丈量民情,为扶贫注入青春力量。
来自西南大学定点扶贫县,昌宁县团委副书记陈傲邦老师分享了自己与结对帮扶“亲戚”的故事,并勉励在场学员“珍惜校园生活,保持初心斗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青年校友代表、研究生支教团支教三年的青年志愿者、四川省安岳中学教师何义彬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支教老师的坚守和奉献。他说道:“我只是千千万万奋战在教育扶贫一线教师中的一员,只要在平凡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帮助到他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实现了人生的意义。”
青春力量,实干助力脱贫
新闻传媒学院2017级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本科生周经伦是一名青年创业先锋,他讲述了深入昌宁的扶贫实践经验,分享了自己对务实扶贫精神的传承、乡村文化教育的推进、新媒体助力扶贫的感悟。
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草莓女孩”、食品科学学院2020级包装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何悦讲述了自己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乡亲,帮助果农卖出因疫情滞销的三千箱产值约十万的草莓。“坚信教育和学习必然使祖国更加强大。”
见证了家乡美丽蜕变的土家族姑娘郭鸿分享了自己从贫困者、受益者、到奋斗者的历程,表达了自己“将在三尺讲台上,帮助更多如我一般贫困的孩子,让他们成为奋斗者!”
地理科学学院2020级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瑞媛,从一名学校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评估研究中心成员的视角出发,分享了团队深入200余个贫困区县、2000余个行政村、12余万农户开展扶贫调研的青春行思。
青春传承,培育青马骨干
在第四期培训总结暨第五期开班仪式上,与会团干部向第四期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为新一期学员授旗,并共同发布“香樟青年说”徽标。
鲁雨晴代表第五期学员发言,她表示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厚植家国情怀、矢志艰苦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发奋成长成才,才能“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校团委负责老师寄语新学员,政治方向要准、价值取向要对、青春志向要高、问题导向要明,在学习实践中要有眼力、脑力、脚力、笔力,到田间地头倾听民情和民生,到乡村课堂传播希望与责任,到农家小院点亮智慧与梦想,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香樟计划”自2016年10月启动以来,立足于建设青年学生骨干健康成长的红色园地、搭建青年团校的示范阵地,迄今已培养四期共570余名学员。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第五期“香樟计划”重点围绕脱贫攻坚这一时代命题,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武装青年思想头脑,指导青年进行脱贫实践,对青年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起重要的引领作用。
青春责任,扶贫育人有机结合
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代表眼中的脱贫攻坚是学校助力脱贫攻坚战的部分成果与收获。学校注重扶贫与育人相结合,将脱贫攻坚主战场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青春力量。
坚持“一盘棋”统筹,校领导多次深入定点扶贫地区开展调研交流,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审定工作方案;部门协同推进,学生工作部门联动推进扶贫育人工作,各级团学组织积极响应号召,广发倡议、积极行动,吹响了学校脱贫攻坚的青春集结号。
实施“六个一”行动,教育脱贫与立德树人工作取得双丰收:一年来,组织100余名学生开展直播带货、产业调研等暑期社会实践,组织200余名大学生开展“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成功举办1场“微心愿”公益圆梦活动和2场文艺下乡巡演,捐助10万元图书和文具用品,相关工作受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
学生通讯社赵天祎/供稿
学生通讯社李璐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