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质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各学院(部)实践团走进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倡议、宣传、教育等活动,积极帮助社区居民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寓教于乐,绿色环保入民心
为提高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实践团在北碚区天府民居开展实践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乒乓球分类”“踩气球问答”“投壶答题”“创意涂鸦”等活泼有趣的游戏方式吸引当地居民纷纷驻足,积极地参与游戏。实践团成员柏韶康表示:“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居民们宣传垃圾分类,希望能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导社区居民完善垃圾处理系统,重视和保护环境,守护天府民居这一片绿水青山。”
相声助阵,垃圾分类新时尚
“垃圾分类介绍起来很简单,但不能靠猪能不能吃来分类。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口诀。可回收物记材质——玻、金、塑、纸、衣。”舞台上实践团成员杨雯珺和卫诚林正在为了涪陵区江北街道黄旗社区的民众们表演对口相声《巧学垃圾分类,尽享美好生活》。
资源环境学院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涪陵区江北街道黄旗社区,将需要展示的垃圾和经过回收利用后精心制作的垃圾桶摆放好,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垃圾分类不再复杂,让过程更加有趣,让成效更加显著,将垃圾分类变成新时尚。
变废为宝,提升文明在指尖
教育学部实践小分队在北碚区河嘉村社区,除了给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小知识以外,开展了两场变废为宝的专题活动。队员们教授社区的阿姨们用果蔬皮等厨余垃圾制作成环保酵素,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同时,小分队也不忘“垃圾分类要从娃娃做起”,带领社区儿童一起收集废弃的瓶瓶罐罐,并将手中的废品变为精巧的手工艺品。
“环境保护是一个持久的工程,我们希望‘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为宣传目标,通过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居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为习惯。”小分队陈雅文介绍。
校团委 刘金燕、张菲倚/供稿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教育学部/供图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张薇/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