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与落实,西南大学各学院社会实践团积极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奔赴多个省份、行至多个乡村,以“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生态文明”为实践共识,在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前行的道路上,结合乡村实际特色,设计多元具体方案,打出精彩组合拳。
园艺园林学院:技术助农民权村,园林学子建花海
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园艺园林学院科技支农帮扶团赴北碚区澄江镇民权村开展专业性实地调研及实践。
(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产业园规划)
据了解,澄江镇民权村将于今年国庆节开展“花香福地·宜居院落”花海展示活动,以此为祖国七十华诞献礼。学生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联系园艺专业知识,结合当地风格特色,为打造民权村特色花海景观设计进行了实地测绘,并建立初步格局构想,其布局模式及搭配建议得到了民权村花海项目负责人的充分肯定。
村民组长张成明说:“面对这么大一座山的规划改造,我们都还是门外汉,这次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对山体主栽品种的搭配及布局建议,让我们对整体工程充满了信心。”
同时,学生们还发放调查问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深入交谈,了解澄江镇乡风建设与生态建设成果,分析垃圾分类问题及应对措施,进一步改造规划生态方案,致力于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化学化工学院:寻铜梁特色文化,筑生态美丽城乡
化学化工学院美丽中国实践团一行人来到铜梁区,在正街社区、水口镇、白羊镇及安居古镇多地开展生态调研及特色文化活动。
(实践团正在采访正街社区工作先进代表)
在特色文化活动中,实践团来到重庆市铜梁区安居古镇采访了水云龙舞表演者及彩扎工艺匠人,并观赏了有着千年之美的铜梁龙舞,感受、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进入铜梁博物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在深入了解重庆发源于2万多年前的铜梁文化的同时,筹办特色文艺汇演,通过挖掘铜梁历史,推广优秀民俗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建设,使乡村特色旅游业注入时代新鲜血液,乘着铜梁之龙飞向更高远、更广阔的天空。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网销平台拓途径,科技支农助乡村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来到重庆市綦江区花坝村,进行走访调查、网络销售、义务维修等活动。
(学生在村民家中进行采访)
通过实地调查与村民走访谈话,学生们了解到了解到花坝村种植的水果新鲜美味,但存在销售途径短缺、库存滞留量大的问题。学生们充分利用相关专业知识,为当地果农建立网上农贸商品交易平台,通过网络热播平台帮助花坝村水果进行宣传,并筹备完善平台后续运营方案,提供解疑答难专业顾问。
(学生帮果农建立网上农贸商品交易平台)
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运用技术知识维修当地政府计算机,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技能培训;大力宣传“互联网+”销售模式,让村民了解、学习并使用计算机,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通信平台,使现代农业坐上大数据时代的快车。一位队员表示,希望能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切实助力果农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学院:聚焦乡村振兴路,政策宣传振民心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科技支农实践团深入巫溪县塘坊镇梓树村,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调研与宣传活动。
(学生们在农户家中访谈调查)
调研期间,支农团分为三组走进农户家与村委会,就当地乡村振兴现状及科技需求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及成效,农户对科技运用的了解程度及不同需求,以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形成调研报告,为巫溪县更好地推动政策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学生对村民进行政策宣讲与培训)
支农团在村活动室开展了一场宣讲培训会。会上,详细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中央文件、分析实际案例,普及了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知识、培养村民“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种植保护意识,展示了网络销售步骤,指导产品销售流程,并解答相关操作问题,增进村民对“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的了解,为当地村民开拓农产品销售的新途径。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胡之彧/供稿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张薇/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