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启征程,助力扶贫暖乡村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一
7月12日清晨,夏日的微风迎面吹来,裹挟着乡间草木的芬芳。在这样惬意的环境中,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暑期三下乡重庆忠县社会实践团踏上了第一天的征程。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与重庆土壤学会联合主办,主题为“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生态文明”,旨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初见:三下乡启动大会
上午,实践团来到重庆忠县倒灌社区居委会,举办三下乡活动的启动大会。会议到场的人员有重庆市忠县科协副主席江建华、马灌镇副镇长吴宗立、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邓洪波、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团委书记昌龙然、倒灌社区党支部书记付玉明、重庆土壤学会秘书王谊以及实践团全体队员。
在大会中,吴宗立副镇长向大家介绍了马灌镇的基本情况:马灌镇全镇5万多人,农业人口1805人,拥有全忠县最大水库和500亩油菜基地,同时,马灌镇也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邓洪波书记谈到对于马灌镇今后的大致帮扶方向以及形式,强调要为地方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注入科技力量。最后,他对三下乡实践团的队员们提出期望:“大家要走出大学,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要多向社会、老百姓、农户学习。”
随着启动大会的结束,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相识:邓洪波书记带领实践团参观马灌镇
中午,邓洪波书记带领实践团各成员一起参观马灌镇。斑驳的老墙,成堆的枯木,腐朽的木门……镇上的景象无不展现出岁月的痕迹。充满年代感的黑板报,过去人们写在墙上的标语,挂在土墙上的蓑衣,每走过一处,实践团的成员们都不禁发出了感叹。
王谊老师指着路边一堆冒着嫩芽的断木对队员们说道:“这堆积的断木焕发绿芽,生机盎然,预示着这破败的古街将在乡村振兴大战略行动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昌龙然书记鼓励实践团成员在参观的同时勤思考,多感悟,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更应该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乡村的发展与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观的过程中,我见识到了城市里不曾见过的风景,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虽然这古街昔日的热闹已经随那个时代散去,但它留下的红色记忆仍激励着我们这代人不断奋进。”实践团队员李佳鑫说道。
相知:实践团走访慰问贫困户
下午,经过暂时的休整后,实践团分成两组,一组组织村民们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系列活动,另一组则在邓洪波书记的带领下到村里走访慰问建档贫困户。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慰问了一位老伯,他不仅赡养着92岁的老母亲,还抚养着先天智力障碍的孙子,尽管收入微薄生活艰苦,他仍然积极面对生活,用其单薄的身体撑起一个家。
邓洪波书记关切询问了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嘱咐他们要好好保重身体,鼓励他们要增强信心,勇敢面对生活,尽早实现脱贫。同时,实践团为建档贫困户送上了慰问品。村民们都表示,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实践团给予的关心,他们也一定会积极面对生活,听从党的领导,努力探索脱贫致富之路,争取早日脱贫。
三下乡启动大会,让实践团了解了马灌镇的情况,激起了大家的斗志;参观马灌镇,让实践团更加熟悉马灌镇,加深了同学们对马灌镇的感情;而开展“乡村振兴”主题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则拉近了实践团与村民们心与心的距离,贯彻落实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要用好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还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结合专业所学,将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服务乡村,了解社会,奉献社会。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张梁、付鑫怡/供稿
张梁、付鑫怡/供图
任博文/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