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春动态 > 正文

【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之七】 青春共筑农乡,挺膺力践担当

时间:2024-08-21 作者:申雅月 来源: 浏览量:57次

【编者按】暑期来临,学校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期拉开序幕。今年学校共组建20支重庆市级重点团队、150支校级小分队和216支院级小分队,组织近万名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理论宣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层治理服务等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学校推出《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将生动记录呈现广大青年学子的砥砺奋斗之志和挺膺担当之姿,奏响“强国有我”的青春强音,敬请关注。

从讲法梨乡到艺梦课堂,从稻田下庄到橘城探技,各学院实践团成员立实践扬风采,融智慧展青春,尽显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慢城橘韵香飘远,兴农振乡共富民

7月1日至3日,由经济管理学院、国家治理学院等多个学院成员组建长寿橘源小分队前往重庆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参加重庆长寿慢城文化旅游公司座谈会,针对文旅融合交流探讨,并游览参观慢城数字乡村生态实验室,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团队探访柑橘工厂,对比生态种植园和机械化工厂,深入认识慢城柑橘产业的多元发展。



学下庄精神,助乡村发展

7月1日至4日,学校学生公共政策宣讲团组建暑期“三下乡”重庆巫山公宣小分队赴竹贤乡下庄村开展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成员认真倾听了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对下庄发展历史的介绍,通过调研访谈了解村民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真实感受,梳理阐释“下庄精神”。团队还集中开展劳动实践服务与文化宣讲服务,打扫道路卫生,捡拾白色垃圾,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青春映乡野,农耕润心田

7月1日至12日,教育学部实践团联合中国滋根乡村教育发展与促进会、学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碚区兼善文化课堂、北碚区乡土文化传播中心等9个单位,前往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盖宝侗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与艺术设计师一同商定巴渝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览的设计方案。在盖宝侗寨,实践团对当地特色产业与火爆国内外的“村BA”篮球文化进行深入调研。实践团成员还前往盖宝小学开展“寻找最厉害的TA”美育项目,以摄影、绘画、音乐创编等多种形式激发当地儿童探索热情,增强其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童心筑艺梦 非遗促振兴

7月3日至10日,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多个学院成员组成“焦歌”实践队前往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围绕重庆市非遗焦石民歌开展了美育课堂、非遗调研的实践活动。成员们开展为期六天的美育课程,包括教唱焦石民歌的音乐课堂,为焦石民歌编舞的舞蹈课堂,以及教授画团扇、编结绳的美术课堂,并帮助孩子们成功举办成果汇报演出。实践队还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对焦石民歌的传承现状开展调研活动,总共回收了300份有效问卷,并完成调研报告,为当地未来的传承和保护焦石民歌的工作提供建议和思路参考。



梨乡法治行,青春映乡村

7月4日至9日,法学院“梨”法小分队深入永川区黄瓜山村,围绕司法治理与乡村发展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小分队调研梨产业现状,体验农耕生活,并开展法治教育宣传,立足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成员不仅与基层司法工作者、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还走进梨园亲身体验,完善调研问卷。小分队组织知识宣讲及模拟法庭活动,宣传法治与安全知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风华下乡行,乡兴心共融

7月9日至12日,甘肃临夏风华小分队在甘肃兰州和永靖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队员们探访非遗木雕、缅怀革命历史、见证乡村振兴、组织双语宣讲。他们与国家级木雕非遗传承人对话,感受匠心传承;在八路军驻兰纪念馆沉思,珍惜和平生活;在永靖东风村实地考察,见证经济文化共繁荣;组织以甘肃文化脉络为主题的双语宣讲激发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安全用电,乐享晚年

7月10日,工程技术学院乡韵小分队来到重庆市铜梁区小林镇敬老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立足敬老院用电实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在座老人开展安全用电宣讲,提升老人自我保护意识。为迎合老人们实际生活所需,成员们将安全用电知识印在扇子上定制分发,并与老人们积极聊天互动,以实际行动充实老人日常生活,提供精神慰藉。



相关学院|供图

刘厶睿 徐婉婷|初审

 张菲倚|复审

于涛|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