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青春力量,用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引导青年学生在新时代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近日,人工智能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重庆荣昌区直升镇开了一间临时的“照片修复馆”,实践团通过专业所学,帮助当地居民修复老照片,拾回曾经的记忆。
随着网络化普及,人们对实体相片的需求越来越低,导致不少乡村、街道老照相馆倒闭。这给许多不够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带来了困扰。实践团成员通过走访发现,不少老人家里存放着大量老照片,但随着时间的侵蚀,不少照片开始斑驳,而老人们却束手无策。
于是,实践团成员们便想到利用专业技术,来帮助老年人修复老照片。“修复老照片并不是要修得特别新、特别漂亮,关键是要帮老人们找回珍贵的记忆和感情。”2022级人工智能专业的杨欣怡说。
(图为村民正在查看修复后的照片)
“我们带了两台机器过来,一天能修复约50张照片。”辅导员孙一博介绍,过去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是照片修复的首选,但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且专业性要求较高,使用者需要手动寻找老照片中破损的斑点来进行点对点处理。尤其在刻画头发、轮廓线等边缘细节时,不仅需要切换多组滤镜、图层来对照片折痕、残损的地方进行模糊和衔接,还要调用“图章”、“钢笔”等软件内操作工具,整个过程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较为复杂,操作门槛较高。但是现在,实践团成员们可以利用深度模仿和神经网络等应用,快速修复老照片。
这个活动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孙一博回忆,前两天,队伍排得老长,“照片修复馆”门庭若市。除了年轻时候的照片,还有一些老人将祖辈的照片拿来修复。土、蜘蛛网是常态,有的照片甚至被虫子啃噬得十分严重,实践团成员们便利用数码扫描,让老照片焕然一新。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正在为村民修复老照片)
“做这个活动时,我脑海里面一直浮现着一个电影画面,就是《寻梦环游记》,其中有句台词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孙一博此次带着学生们修复老照片,期待唤起村民们曾经的美好记忆,也希望学生们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能更爱乡村,树立起投身基层、绽放青春的理想。
秦思思|供稿
张裕 孙一博|供图
王博文|编辑
廖舒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