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部资讯 > 正文

各学院(部)打造特色课堂 青春建功城乡教育

时间:2021-07-2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0次

7月初起,学校各学院(部)教育关爱服务团搭建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对接平台,陆续奔赴重庆北碚、荣昌、九龙坡以及四川自贡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课堂,发挥青年学生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让更多学生扎根祖国大地,为教育事业做贡献青春力量。

假日学校、美育农耕

建功城乡教育资源双向融合

“把粮食放进上面的漏斗,一边摇摇把,一边慢慢打开仓门,粮食就会漏到下面的漏斗,从漏嘴流出的粮食就干净了很多。”教育学部“育见城乡”实践团面向重庆北碚天津路社区和荷花池社区开设假日学校,针对两个社区不同的场地条件、60名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活动安排进行设计。通过推磨、风车筛谷、编制草把龙等活动形式引导孩子们进行适合他们年龄的劳动教育;回溯农村传统扎染工艺,在兴趣课堂中带领社区孩子感受古代农村蚕桑农人智慧。“三味书屋”“快乐英语角”“STEAM系列活动”“独具匠心”等活动寓教于乐,让社区的学生对乡村文化有了基本认识,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此外,实践团联动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开设《农耕馆教育口述史》编写指导工作坊、农耕馆在地植物图鉴工作坊、荷花艺游学工作坊、泥土重生生态美育工作坊四大特色实践项目, 将教育的生态性、自然性、艺术性铺陈开来,推动传统农耕文化创新性转化,挖掘出农耕文化的美育价值。

“面对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和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我们所应用的‘城乡双向融通教育机制’是厚植于广大农村土壤又充分吸收现代‘养料’而生长出来的独特样态。”实践团成员潘仁同说到。

折纸课堂、开荒除草

寓教于乐开特色课堂新路子

“快看我折的是什么!” 九龙坡区走马镇的小孩子们兴奋地在课堂上举起手,数学与统计学院社会实践团成员热情地指导他们彩纸的新折法与创意绘画。

据悉,折纸与数学思维实验课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明星课程,这次实践团将课程带到社区,将数学思维带到青少年身边。通过折纸课,由浅入深地激发青少年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玩耍中汲取数学知识,获得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启发。

实践团还深入当地农村,开展得为村民办实事“开荒除草”活动。挥下锄头,杂草拔起,大家通力合作,荒地的杂草最终被锄得干干净净。“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练意志、服务社会,这是大学生深入实践的重要意义”,实践团徐子钰表示。

AI星球课堂、科普体验营

科普教育之光强科技兴国梦

“你们认识这个机器人吗?猜一猜他们有什么功能。”在人工智能学院“走近AI星球”公益课堂上,实践团带领万盛关坝镇凉风村的孩子们一同走进神奇的人工智能世界,领略AI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通过电影的片段、机器人的图片,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和相关机器人知识。孩子们第一次见到用电脑控制机械臂开展工作,亲身感受了AI世界的奇妙。在实践团成员演示后,课堂上开展了一场趣味电子积木比赛。复杂的电子电路知识通过积木这种简单的形式,用形象化的手段,让孩子们学会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作,自由进行各种创新式的电路拼搭,体会电子世界变化万千的乐趣。

物理科学与科技学院则于荣昌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体验营”。实践团成员用金属丝、磁铁组装的“简易电动机”、用锡纸包裹手机阻断通讯信号的“电磁屏蔽现象”、上天入地的“天宫一号”故事,让孩子们对科学多了份期待与向往。

两个学院创新“高校资源+暑期教育+志愿服务”的实施模式,由实践团的同学根据有趣的实验进行知识讲解,由现象到本质,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开展科普体验营,为孩子们带来沉浸式的科普体验。

以美育人,为爱上色

厚植乡村振兴培养家乡情怀

美术学院暑期“三下乡”文化艺术服务团深入自贡沿滩区王井镇基层一线,采取志愿服务与党史教育结合的形式,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利用专业优势,开展“为爱上色”主题美育活动。

10余名志愿者面向30多位留守儿童,开展“我和我的家乡”美育实践课堂,以美育为核心,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审美素养。志愿者引导孩子们拿起画笔,将“建设乡村”“建设家乡”等抽象主题具象化成一个个充满童趣的美术作品。

此次实践活动由学生党员带头,将艺术美育与党史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成为促进乡村美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力量,成为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现实体现。

赵天祎/供稿

各学院(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