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个医用口罩、1000套橡胶手套、近百个医用试剂盒……”近几天,类似这样的数字总是不断地出现在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7级学生周经伦的微信朋友圈中。
周经伦作为西南大学团委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学生骨干、重庆沙鼠科技有限公司CEO,自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就与团队成员一起,及时开始了对于疫区医疗资源和生活物资的筹集。
据了解,截至目前,周经伦和团队同学们已经募集到约2万6千元现金,捐出了包括5000瓶消毒液、1000套橡胶手套、1500个护目镜、2500个瑞士医用一次性口罩、5000个尼泊尔医用口罩、近100个医用试剂盒等在内的众多医疗物资。
青年学子的爱心“合力”
席卷各大社交平台的医疗物资紧缺信息,基本是从除夕夜开始的。与许多热心的人们一样,看到部分地区和医院的资源告急后,周经伦也迅速带领沙鼠科技团队开始了物资与资金的筹集和捐赠。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沙鼠的成员们大都来自西南大学,是一支足够年轻且充满朝气的团队。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沙鼠科技的同学们凝心聚力,各司其职,马不停蹄地完成了有关捐赠的呼吁推文,并积极联系了包括新西兰、韩国、越南、日本、瑞士、泰国等十几个国家在内的多个物资厂商,不断拓宽物资来源渠道。
此外,周经伦在采访中还透露,“由于口罩这个物资实在过于紧俏,我们甚至还联系到了联合国的公务员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帮忙协调口罩,虽然过程不容易,但是为了能共克时艰,我们的努力也就都是值得的。”
当谈到援助疫区的出发点时,周经伦用两个“合力”进行概括:一个是沙鼠科技的团队成员是一群充满干劲、积极热血的年轻人,且运转机制较为成熟完善,能够快速投入实工作,对疫区协调分工,为直面疫情打好了夯实的协作基础;另一个合力来自沙鼠科技目前数万人的年轻客户群体,周经伦表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呼吁,把两个点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快速为疫区人民凝聚资源,做出帮助。”此外他还提到,物资的沟通获取不仅是沙鼠团队在努力,社会各界、各国华人,包括学校团委、学校老师等也都在义务付出、相互帮助。
“疫情大于企业,更大于盈利。”
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沙鼠科技其实并不是一个规模特别大的企业,盈利的亏损也自然就成为了周经伦和团队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是,自创业之日起,周经伦便一直清醒地认识到“沙鼠科技是在学校、政府、顾客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作为青年创业者,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通过自己和企业的力量回馈人民与社会。
因此,当疫情横行全国各省市时,他就明确地提出了:“疫情大于企业、更大于盈利”的观点,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募资约两万六千元的同时,还几乎捐赠出了企业去年冬季的全部盈利。此外,周经伦还表示,在疫情缓解前,他们都不会停下筹集步伐,“我们仍会不断努力募集资金,并根据公司的回款情况不断将利润拿出来捐掉。”
“双创”计划助成长
正如周经伦在采访中所提到的那样,学校在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西南大学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学生双创项目”,不断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周经伦的沙鼠科技便是在此激励下所成长起来的企业之一。
沙鼠成立于2018年,迄今为止,仅在西南大学便已经拥有了近两万名顾客,实现了月均上千单的营利水准。当然,与许多创业项目一样,沙鼠科技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周经伦告诉记者,“沙鼠科技的成功也依托于学校的政策支持,学校聚焦创新创业,在沙鼠科技创业之初,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此外,学校为促使创业项目能够稳步向前发展,安排专业教师对项目进行指导,并为企业提供了不少用以各种知识产权注册的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除沙鼠科技外,学校团委也正积极依托环西南大学创业生态圈,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拓展、学习提升、交流分享、遴选培育“四个平台”,并协同整合校内外资金、信息和市场资源,积极承接团市委“青创学院”培训项目等,助力更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
沙鼠科技捐赠联系人:张曦 18636662920(微信同号)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郑心怡、胡之彧/供稿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张薇/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