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部资讯 > 正文

数学与统计学院:办公室里的临时“理发店”

时间:2020-03-1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0次

“理发店”里不只有剪落的碎发,还有在讲述的故事

在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之下

我们有与病毒殊死搏斗的壮烈故事

我们有与病人共同患难的感人故事

我们还有这样在疫情下的温情故事

“有没有需要理发的?且信得过我的手艺?”

“老师还有这手艺!!那我就不客气了!”

就这样,通过两句对话

在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办公室

一间临时理发店就宣布成立了

对于数学与统计学院2017级本科学生周昌杰来说,这本该是个像以往一样打工赚钱、努力学习的留校春节,但一月以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把他的行动范围缩小到了西大校园。

为了自身的健康安全,周昌杰一直呆在学校,很少出门走动,基本的日用需求都靠快递解决。

“学院给我们送了口罩,这学期本应该进行的实习也在线上进行中,上午上课,下午云改作业,虽然宅在宿舍,但还是很忙很充实。”周昌杰说,虽然隔离在校,但基本生活、学习都在正常进行,日常需求也能够基本满足。

但几天前,周昌杰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由于学校周边理发店没开门,他已经三个月没有理发了,过长的头发清理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对话。

发出“理发倡议”的是他的辅导员冉思燕老师。

自从隔离以后,冉老师几乎天天都要跟隔离在校的学生交流,点到、送物资、询问体温,有时也跟学生们分享一些防疫基本知识。

“我也在家隔离了一段时间,那天给家人剪头发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就到群里问下孩子们有没有需要,结果还真有。”冉老师说,她自己经常为家人剪发,没想到平时练出来的“家常”技能会在这样的时刻派上用场。

就这样,一个位于办公室的特殊“理发店”成立了:塑料桌布改成的围布、家用的推子和剪刀,客人和理发师都戴着口罩,气氛安静和谐。

伴随着剪刀的咔擦声,冉老师一边询问周昌杰的近况,一边时不时提出一些符合“Tony老师”身份的问题:“头发这个长度合适了吧?照照镜子,不行我再给你剪短点。”

20多分钟后,办公室地面上布满了碎发,这次特殊的理发完成了。

周昌杰从乱糟糟的文艺男青年又变回了精神小伙,他对着学院的仪容镜照了照,笑眯了眼。看得出来,这是一次满意的理发。

理发在平常只是稀松常见的小事,但在疫情期间,冉老师的理发却让我们体会到了细致温暖的关怀。

平凡小事,承载了生活的烟火气和情怀,是人们繁忙生活的慰藉。在过去人们曾缺衣少食的时代,理发却能为辛苦繁忙的生活带来特殊的温馨。大概每个月一次,总有那么一个四十来岁的大叔,拿着理发的工具,来乡村里晃荡一圈。

理发在那时是件大事,很快就会传遍村子。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活计,急急忙忙地跑向理发师,手碰手、脚踩脚。如果有谁家的孩子这次没有赶上,还要等一段时间,等他下次来了再理。太阳下,人们和理发师、乡亲们唠唠嗑,说说话,一个难得轻松的下午就溜走了。

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一般是,这个村理过了,再轮到另外一个村子。夏天的热风,传送着急促的蝉声。树叶的不停地摆动,辉映着鸟儿的悦耳动听的和鸣。想起来,也是一幅故乡的风俗画面,温馨又和谐。

春日已至,疫情的风波也逐渐平息

起伏在手下的是一份老师的关怀

掉落至地上的是一段温馨的故事

中午的阳光透过学院的窗户照在仪容镜子上

斑斓琐碎,但很温暖

数学与统计学院/投稿

数学与统计学院/摄影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马浩诚/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