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云南红河三下乡小分队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古城开展了为期六天的“传承悠久古镇文化,助力建水乡村旅游”社会实践活动。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紫陶风韵,同时调查紫陶发展现状,传承工匠精神,小分队成员第一天来到了建水当地的紫陶工厂,从紫陶最原始的状态开始,一起见证它们的成长。
(紫陶工内部)
据负责人张师傅介绍,建水紫陶分为艺术陶和生活陶,一般来说,艺术陶要主要用于花瓶等器物,生活陶比较贴近于生活,可用来装水装茶装米,且保存时间较长,因此生活陶更是更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由于建水紫陶都是全手工制作,并渗透了许多文化元素和艺术灵感,因此又被称为文化陶。
“阴刻阳填”,是建水紫陶最不同于其他陶的一点,因为其字画都是镶嵌于陶土内的。陶土烘干也有其讲究,首先让其自然干透,之后用小火慢烤,慢慢升温,将水蒸气蒸出,陶土烧制过程中,温度从二三十度到200度大概需要20个小时左右,到300度以上有需要十
多个小时。
“紫陶是特别环保的,它的图案只是在陶瓷的表面,内部并没有任何的颜料,其包容性也特别大,它可以根据你的想象,去创造不同的东西。”张师傅介绍道。
(开始烤制紫陶)
稍作休整后,张师傅向队员们展示了他的专利产品“高效环保节能汽锅”。据了解,这种新型汽锅有效解决了传统汽锅的弊端,它的气嘴是在侧面,为双层设计,而比起传统的汽锅,它的亲密性也更好,里面的气体不会跑出来,不需要用湿毛巾去包住气锅。
这项专利是名列中国四大名陶的建水紫陶获得的第一项专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与张师傅的交流中他告诉队员们,这些创新其实都源于生活,人一定要敢想,才能有创新。此外,他也一直致力于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并且保持手艺人该有的沉淀下来的耐心,发扬工匠精神。
近年来,建水县始终以文旅融合为产业发展新方向,把紫陶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点,依托传承千年的传统制陶工艺和丰富的陶土资源,围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紫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紫陶小镇建设,推进人才、双创、金融、智慧、文旅、诚信“六大紫陶”建设,全面加快紫陶产业优化升级,从而全力把紫陶产业打造培植为区域性特色品牌产业。
工程技术学院/供稿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龚江天/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