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部资讯 > 正文

科技扶三农 爱心三下乡——记植物保护学院三下乡活动

时间:2018-07-2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0次

科技扶三农 爱心三下乡

——记植物保护学院三下乡活动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共青团中央、西南大学校团委对青年大学生深入农村、服务地方的号召,进一步宣传科技兴农知识,增强农业减肥减药的意识,切实将现代农业的途径渠道和生态环保的理念落实到每村每户,2018年6月22日,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师生暑期实践队伍在合川区铜溪镇开展“三下乡”活动,通过调研、走访、发放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及化肥农药施用等情况,“对症下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践上的病虫害问题,在广大铜溪镇居民中充分宣传“科技兴农”和“双减增效”相关知识和思想,为科技支农、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理论结实际 答疑解惑除病害

科学促发展,科技兴农村。22日上午,科技赶场活动在铜溪镇集市展开,由院长刘怀带队,学院近十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指导,近百名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为当地农民解答在农业种植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并向村民宣传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理念、疾病防治方法、农业病害防治知识及科学减灾途径。当天早上,同学们将采集的常见农作物病害样本(如患病的水稻、玉米、葡萄、辣椒等)摆在桌上,配以详细的解说,以供农民们辨识和了解;专家教授化繁为简,就其典型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等与农民们亲切交流并提出防治建议。活动进行不久,当地不少农民纷纷带着自家作物病害样品到场咨询,师生仔细观察病状,询问发病时间和情况,对症下药,提出合理看法和解决方案。对于农民们提出的水稻根腐病如何治疗,玉米叶片干枯有斑点的原因等问题,老师悉心作答,深入浅出,从发病原因分析,告诉农民们怎么避免病原物的产生,消除和杀死病原物,如种子消毒、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等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

问卷走基层 寻根究底指方向

22日下午,三下乡队员四处走访,询问各农户的农药使用情况。有农户答道;“我觉得现在的农药越来越不好使了,打了药后虫子都不死了,就只好打更多的药。”队员们赶紧向农户解释道;“这不是农药的问题,害虫在常年施药过程中产生了抗药性,不停地增加农药使用量只会促进虫子向抗药性品种的转化加快,农药药效减弱,当然就不好用啦。”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大多数农户对于农药的理解还停留在“见虫就喷,有病就洒”的阶段,没有正确意识到害虫会对农药产生的抗性和滥用农药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等问题。队员们一一为农户讲解农药的利与弊,使其对农药的正确施用有了较为科学的理解,他们表示,在以后生产实践中,会合理施用农药,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相关专家。

青春暖夕阳 亲老敬老传美德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两会”精神,进一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7月12日上午九点,三下乡小分队前往五福园养老护理中心,开展了以“亲老、敬老、助老”为主题的爱心慰问活动。

队员们分为四组,带着提前准备好的面包、牛奶等食品分别走进老人们居住的房间,与其亲切交谈。同学们大展才艺,唱歌捶背讲笑话,和老人相谈甚欢,其乐融融。其中,队员们精心准备的曲子《外婆的澎湖湾》勾起不少老奶奶的回忆,加入合唱。有位老人说道:“看着你们就如同看到了自己的孙儿,特别高兴,希望你们能常来。”队员们纷纷点头答应。在同老人短暂却温馨的相处后,大家感触颇深,一位队员总结道;“亲老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承和践行孝道,填补老人渴望亲情渴望社会关心的心灵空缺”

科技扶三农,爱心三下乡。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同学们宣传了科技兴农和双减增效的必要性,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在未来农业问题上,作为一名植保学子,应当秉承惠农惠民的理念,坚持理论学习,躬身实践,开拓创新,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力量,在思想和行动上切实肩负起农业人才的使命。

植物保护学院

袁梓桐 宋晨虎 陈畅/供稿

陆雨/供图

张周飞/指导老师

任博文/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