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部资讯 > 正文

探访巴南非遗传承,化学推进花溪治理

时间:2018-07-3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0次

为践行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构建美丽中国,2018年7月16日至7月22日,化学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巴南区美丽中国实践队深入巴南区花溪街道花溪村、红光社区、炒油场社区三地,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新思想,了解巴文化的实际内涵,引导绿色环保理念与文化发展理念走入千家万户。

(图1 志愿者合照)

志愿讲解知文脉,非遗传承促发展

队员们于巴南区博物馆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志愿讲解活动,在深入了解巴文化历史渊源的同时,将展品背后的文化与知识义务传播给巴南区市民,受到了包括巴南电视台、巴南报社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期间,队员们寻访了木洞山歌国家级传承人喻良华,鱼洞乱针绣市级传承人王华等在内的四位巴南区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了解到目前的非遗传承面临缺少年轻血液,亟待推陈出新等问题,体悟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精神,学习老一辈传承人对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图2 采访四位非遗传承人,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喻良华、王华、陈树福、高启兰)

深入花溪齐调研,探寻治污新方法

实践队调研组队员深入花溪河沿岸的红光社区,炒油场社区,花溪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入户调研、实地考察、走访河长了解花溪河污染治理情况与有效治污措施,详细记录居民建议与诉求,发放环保购物袋,从近年治污成效谈到远期愿景的同时向居民传递了绿色生活价值观。

(图3 调研过程中走访花溪河沿岸社区居民)

调研结束后,队员们查阅文献并分类整理调研照片,通过分析调研问卷、汇总调研日记最终归类总结得出相关数据,以制作图表等形式将反馈信息整理形成调研报告,并提交至当地政府,共同寻求花溪河水污染治理的合理方案。

(图4 对“花溪河是否会出现水葫芦、死鱼、水体发臭等现象?”的数据分析)

环保游园传理念,绿色教育助成长

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实践队以培养年轻一代绿色观念为重点,在红光社区组织了以“保护花溪河,争做河小青”为主题的环保趣味游园会,将环保词汇、节水教育融合进科普实验、知识问答、趣味游戏等多个环节。

其中直观的化学沉淀实验以视觉冲击的方式突出了污染的危害;知识问答和形式多样的环保游戏则贯穿了废物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垃圾需分类等积极思想。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真正做到了将生态文明理念的种子种入孩子们心中

(图5 环保游园会)

“化”样歌舞寓新意,居民联欢入红光

7月22日,实践队队员与红光华府秧歌队联袂为红光社区居民带来了“巴人联巴风,相约巴南中”主题联欢会。相声《却“化”巴山》结合了巴文化与绿色化学思想,将绿色生活理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给了居民。队员们创作的歌曲《“化”出新声》,向居民朋友们介绍了一些环保小常识。丰富精彩的节目,将巴文化创新地与绿色化学相融合。至此,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

(图6 联欢会)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高等院校团体式志愿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乡镇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奉献活动。实践团成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弘扬巴南区特有文化。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运用化学专业知识引导广大居民积极投身生态环保建设,营造了人人争当绿色卫士的良好氛围。

化学化工学院

赵文皓 周善彬/供稿

赵文皓 周善彬/供图

任博文/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