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地理科学学院袁道先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及西附中、附小的师生,走进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金佛山国家野外站”)中梁山槽上观测点,开展“脚下沾泥土、心中有信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以“科学家精神铸魂、劳动实践赋能、乡村振兴聚力”为主线,旨在通过跨学段联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感悟科学家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落地。

(地理科学学院开展大中小一体化劳动教育实践)
金佛山国家野外站槽上观测点所在的喀斯特槽谷地貌区,作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科研历史悠久、学术价值显著。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袁道先曾于此地深耕石漠化治理研究,他指导农民在石缝中种植经济作物,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袁院士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科研精神,深深触动了在场学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向往与敬仰。

(地理科学学院学生在石漠化严重的撂荒地开展劳动)
在劳动实践环节,同学们对观测点周边石漠化严重的撂荒地进行全面整治,使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焕然一新。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地理科学学院的同学将持续接力改善土壤环境,试验种植药用经济作物,用科研赋能乡村振兴。

(学生的劳动使杂草丛生的荒地焕然一新)
此次实践是“科学家精神+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创新尝试,未来,地理科学学院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模式创新,联合中小学开展多样化实践项目,通过学科协同与成果落地,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禹露 胡艺真 董红岩|供稿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鄢欣怡|编辑
刘厶睿 徐婉婷|初审
张菲倚|复审
于涛 邓林楠|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