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青年 > 正文

刘丹:“前卫与怀旧并行”——致敬英国传统和创新敢先

时间:2019-04-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24次

个人简介:刘丹,现任西南大学校团委研究生兼职副书记。曾任西南大学研究生会办公室副主任、西南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助理、西南大学研究生会艺术团Inch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团长。

伦敦给刘丹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新旧交融——前卫与怀旧并行。前往英国前,刘丹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大多来自《唐顿庄园》、《成为简奥斯汀》里英式古典所诉说的永恒魅力。然而刘丹认为,当我们讲到英伦风的时候,我们讨论的并不是时尚,而是英国人对古典传统的致敬,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性,是那个时代象征的文明和教养。

当走过了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切斯特,一个个浪漫忧郁又神秘新鲜的城市,最让刘丹感兴趣的却是两件事——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英式建筑,以及无不渗透着敬畏传统与敢于创新的书院制教育。

一、历史悠久的建筑

说到老英式的建筑文化,在英国,100多年的房屋都只算得上新房,但对于新建筑的创新,绝对可以称得上领先于世界,难以想象在古老中所孕育出的最先进的科技文化,在古老怀旧的砖瓦之内,仍能看见新材料、数码科技、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先进设计。例如我们在泰晤士河岸旁路见的“碎片大厦”“The Shard”,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大厦被称作“摘星塔”;建筑形式以伦敦具有历史性的尖顶和桅杆为基础而设计,每一寸表皮都是由向内倾斜并依次向上生长的玻璃薄片所覆盖,最终塔顶的玻璃板将互不接触,形成一个开放空间,为整座建筑提供一个可以呼吸的开口,处处都体现出英国人对于设计的极其前卫的眼光。

再者我们此行有幸参访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再加之我的硕士教育学研究方向,我带着更多的焦点走进了三一学院。三一学院是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46年所建,至今已400多年历史,依然保留着的最古老典型的中世纪建筑风格,其非常显眼的学院钟楼,是中世纪时期国王学堂所使用的,但直到今天还在为学院报时;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传说中牛顿被苹果砸到而发现万有引力的那棵苹果树,我当时甚至在google map上都搜到了这棵树的地标(叫做Newton apple tree)。那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处处可见的敬畏传统、古典与怀旧,是否意味着保守和陈旧呢?那大家当然猜得到答案:不是。在这样一个无不渗透着传统经典又衍生着创新敢先的屋檐下,走出了培根、牛顿等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9位国家首相。

在伦敦,你可以看到直冲云霄的现代摩天大楼,也能看到拥有几百年历史却魅力依然的古老建筑群,现代与历史建筑结合得如此融洽,你从旧的建筑中不仅能领悟到怀古的浪漫情怀,但当你走进它,你又会惊奇的发现内部陈设结合了很多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这大概就是经过历史积淀而孕育出的创新吧!

二、英式住宿书院

那除此之外,由于我的导师最初是从研究中世纪英式住宿书院起家,我在出行之前就做好了回来交论文的准备。英国大学的教育传统为什么沿袭几个世纪,还仍能为后人所称颂呢?究其原因,与形成于中世纪的书院教育模式具有无可辩驳的内在联系。我们此行深入探访了牛津和剑桥两所英国大学,其创始人都是著名学者或社会名流,其中不乏英国王室成员,也就是说英国的寄宿书院渗透着贵族文化。这样寄宿制的书院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与导师及其家属都住在书院,学生们根据兴趣、爱好分配住宿,这样独特且经典的教育培养模式,仍然沿用至今,并培养出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那我还观察到了剑桥大学的校训,H inclucem etpoculasacra这是一串拉丁文,翻译过来——此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众所周知,目前使用拉丁语的国家已寥寥可数,只有梵蒂冈在使用拉丁语,为什么不废弃用拉丁语而改用现代英语呢?剑桥大学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可谓是敬畏。

建筑也好,书院教育模式也好,经典的文化知识财富总会被延续,而与此同时,英国人的创新也将一直被传承。传统是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发展历程的一个定性词语,是对前人优秀价值取向和文化知识财富精髓的继承,传统的形成是长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历史积淀过程。正如潘洵书记强调过的“守正创新”,“守正”是根基,“创新”是源泉,传统可以说是历史上创新的积淀,倡导创新决不能否定传统,含弘光大方能继往开来。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以来,不知你们是否发现身边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开始鼓励创建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举办“含弘杯”、“挑战杯”等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立“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你就不难发现“创新”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和时代的主旋律之一,在此次的赴英国参加领导力与创新力寒假践学营,对于如何将传统与创新紧密融合,如何谱写敬畏传统又能引领创新的旋律,实则发人深思,富有启迪。

刘丹/供稿

学生通讯社王睿颖/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