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张一帆,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现任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
我有幸参加了赴英国领导力与创新力培训项目。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行程之前我偶然拜读了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曼彻斯特工业博物馆参访期间,面对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工业帝国和它引以为傲的工业革命历史,我脑海中浮荡着恩格斯老人家说过的话,结合着一路走来的实践体认,我进行了三方面的观察思考。
思考之一——高昂的劳动成本
在英国的消费经历着实令我印象深刻,深刻的原因不是因为英国奢侈品有多便宜,而是生活资料有多贵。几乎每天我都会在超市里买水果。令我惊讶的是,一小盒的切片水果要比一大盒原装水果贵出一两镑之多——其原因就是因为产品包含了人工处理的因素。不止是切片水果,哪怕是切好了的三明治都要比没切的贵50便士。由此及彼,包含了由人工参与的更高更多技术含量的工业商品——其价格可想而知。英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对工人阶级廉价劳动力的无情剥削。如今的英国随着社会进步、法律完善,所付出的代价一去不复返了,但因为种种原因,英国并没有从一个“低劳动成本高物价”的发展模式变为“高劳动成本低物价”,而是变成了“劳动成本和物价都高”,这不禁令我每次在买水果和三明治的时候都会默默骂上一句:“万恶的资本主义。”
思考之二——高昂的生活成本
对于英国的广大工人群体而言,他们的生活质量要比恩格斯所处的年代提高不少,但仔细推敲发现,他们的小日子过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字可以得知2017年中国工业从事人员月平均收入是3749元,而英国是2000-2500英镑。单看面板收入会发现英国收入要比我们多出四五倍,但作为吃货的我永远忘不掉英国的一瓶可乐是1.5英镑,一包乐事薯片是2.5英镑。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工人可以用一个月工资买到1250瓶可乐或是750包薯片,英国工人可以买到平均1500瓶可乐或是900包薯片。除此之外,英国的交通出行费也便宜不到哪去:伦敦市内的公交巴士全部是2.5英镑起价;从伦敦到曼彻斯特的火车要70英镑,而这个价位在中国可以从北京坐高铁到南昌。另外,英国人曾引以为傲的医疗体系如今也面临着医患关系紧张、资金不足、资源浪费、医护水平下降等种种矛盾。我们践学营的英国带队老师——一个移民英国,曾向往憧憬英国的福利与医疗的华人,却也在和我们谈及英国医疗体系时说了一句:“唉,别提了。”
思考之三——低迷的工业现状
早有耳闻英国的工业发展很不景气,但若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知惨到何种程度。在大巴上、在高速公路上、在城市中、在郊区边、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所能看到的工厂企业少之又少。在参访曼彻斯特工业博物馆期间,我还曾擅自离队只为在周边找到一点工厂的影子。可英国的工厂已经无影无踪,不是因为它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转移到国外,不是因为产能过剩而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是因为流浪地球计划而搬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下城,而是因为——它们都倒闭了。连曼城这样一座工业城市现在也不得不依靠旅游业和曼联球队而生存。英国经济的倒退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工业的没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和二战这三件事使强壮的英国越来越衰落,如今的脱欧危机让英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当美俄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工业、改革工业的时候,英国人并不是想方设法拯救工业,而是全心全意投入到金融服务业的建设中去,“工业是立国之本”这句话好像对固执的英国人并不管用。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将以上三点思考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矛盾循环——
英国想要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最好方法就是发展工业,但现实是英国衰落的工业现状与高昂的劳动成本制约了工业发展,此时工人们在生活质量无法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就会采取行动要求加薪,嘉新促使劳动成本继续上涨,而劳动成本上涨又会反过来制约工业发展……如此循环往复,英国的工人、工业乃至整体经济都会受之影响而不断走向下坡路。
通过本次践学营的学习,通过了解英国,我们可以科学认识与把握我国工业发展道路,正确引导和运用工人阶级强大力量。放之今日,作为要在新时代中有新作为的新青年,我们更要高举远慕,研习经典,勇于实践,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践行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蓬勃青春力量!
学通社构学部 欧阳媛/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