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栏目
青春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青春动态
发布时间: 2020-07-27 23:46:4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青春助力脱贫攻坚:西南大学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活动

“脱贫攻坚是一门生动的思政大课。来到昌宁让我真切感受到学校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也更加坚定了我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投身基层、深入一线的理想。”即将在昌宁开展一年支教生活的西南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司金冉感慨道。

云南昌宁是学校“1+1”定点帮扶地,也是学校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学校组织30余名学生骨干成立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团,赴昌宁县开展政策宣讲、扶贫调研、文艺巡演、科技支农、招生宣传、直播带货等志愿服务活动,以青春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志愿服务团合照)

 

走村入户:深入基层摸实情

 “没什么好招待你们的,这是刚采摘的新鲜蜂蜜,你们尝尝。”新城社区老党员辉乃安对家里的小客人们表示了极大欢迎,“昌宁现在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得非常扎实,老百姓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但还需要你们这些有知识、有见识的年轻人来帮助我们、支持我们。”

 

 

(志愿服务团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进行访谈)

 

除了深入居民家中,志愿服务团还走进田间地头,到巴西菇种植基地、灵芝种植基地、魔芋种植示范区、养猪示范基地、柑橘培育基地等了解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乡村治理、电商产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围绕“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创业脱贫致富”“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等主题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为村民讲清、讲明国家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决心和力度,为昌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与县教育局、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普通村民进行访谈,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仍需改善的地方;看望部分老党员,关心他们身体状况和生活所需,并送上生活必需品,感受老党员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定志愿者们一心跟党走,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的理想信念。

 

 

(志愿服务团走访贫困户)

 

 

(志愿服务团参观柑橘培育基地)

 

 

文艺汇演:精神鼓舞传信心

学校组织学生艺术团文艺骨干在新城社区和邑等村接连开展两场“青春绽放新时代”主题文艺汇演,通过戏曲、舞蹈、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与决心,让精准扶贫、文化扶贫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乡村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文艺汇演合照)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一群青年人把《我的祖国》这首歌曲唱响在云南的小乡村里,一曲京剧《梨花颂》引得几位大爷阿婆应声唱和,一场《同心筑梦新时代》的快板表演也以幽默风趣的形式为群众树信心、鼓干劲,用语言勾画出乡村美好未来图景......观众纷纷表示,很高兴能在家门口欣赏到精彩的演出。

 


京剧《梨花颂》)

 

 


(《同心筑梦新时代》快板表演)

 

扶志扶智:精准帮扶拔穷根

精准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拔穷根”的关键。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助力昌宁基础教育发展,学校向昌宁卡斯镇中学、勐统镇中心完全小学、鸡飞镇邑等村完全小学捐赠11万元的图书;志愿服务团在新城完小和邑等完小开展“公益课堂”教学活动,为小朋友讲授经典诵读、舞蹈练习、国粹戏曲、声乐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兴趣课堂,课堂上,孩子们接受新事物非常迅速,在课间休息时与志愿者们“玩”成一片。

 


 


志愿服务团在邑等完小开展手工课堂)

 


愿服务团与邑等完小学生在课间玩游戏)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学校为新城完小、邑等完小200余名学生送去书包、书籍、画笔等文具,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发奋向上、学有所成、回报家乡。小朋友们拿起画笔,描绘自己梦想中的家乡:道路宽阔平整,高高的楼房,干净美丽的环境。“老师说只要我们好好学习,我们的家乡就会像我们画的一样美!”

 


(邑等完小学生在公益课堂上绘画)

 


学校为新城完小捐赠书包)

 

助农爱农:乡村振兴共耕耘

昌宁素有“千年茶乡 山水田园”的美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昌宁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闭塞的交通和不甚广阔的销售市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让农民自己掌握技术、发展壮大农产业是学校帮扶昌宁的重要内容。

 


志愿服务团深入农田)

 

在田野上放飞青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青年志愿服务团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农村、农户、农田,重点考察调研产业昌宁发展过程中可借鉴推广的模式和仍然存在的短板,积极调动校内资源,为当地农户生产养殖等提供新技术、新方案;借力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青年志愿服务团还开展了“直播带货”,将昌宁的红糖、银耳、大红菌、古树红茶等特色农副产品进行推介,帮助农户打开市场、扩大销路、增加收入,与昌宁人民一起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迈进。

 


志愿服务团开展“直播带货”)

 

 

邑等村书记带领志愿服务团参观田地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决战阶段,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嘹亮吹响。学校青年学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践行了家国情怀,诠释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以奋斗的姿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昂扬的斗志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书写青春华章!


学生心得体会

 

我很幸运同一群真诚热情的年轻人来到了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在本次脱贫攻坚志愿服务之旅中,我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进山顶小学、走进孤寡老人、走进贫困家庭,为“精准扶贫”工作献策献力、添砖加瓦。同时,所有志愿者互相学习、同心协力,在实践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些都是我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西南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朱文睿

 

 

此次昌宁之行,于我而言是一次宝贵又意义非凡的一次经历。短短一周时间,我们都尽可能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看到讲台下每一个孩子清澈的目光,看到舞台下每一位老乡专注愉悦的目光,这一路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至今我仍不断回味着这些天的快乐时光。我们一同奔走在田间地头,走到农户家中调研,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朴实和热情好客;走在田边的小路,抬头望着四面环绕的大山,嗅着大自然“绿”的气息,看到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相信不久,会有更多西大优秀学子和我们一道,在投身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砥砺家国担当,人民情怀,让青春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西南大学学生艺术团成员

王路瑶

 

 

西南大学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团的昌宁之行结束了,但我忘不了!我忘不了老师们的教诲鼓舞,忘不了基层干部的殷切希望,更忘不了团队伙伴的欢声笑语!我忘不了观看文艺汇演的老乡淳朴而幸福的笑容,忘不了聆听公益课堂的孩童羞涩而渴望的眼神,更忘不了接受调研访谈的农户真诚而欣慰的话语!消除绝对贫困的征程已接近尾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号角也已嘹亮!我和我们,正在路上!忘不了那时的路途,也忘不了那时的模样,那是青年在担当,那是青春在绽放!这段经历将永远留在心底,这份回忆也将伴我成长……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

耿飚

 

 

这一次活动让我感受非常深刻,不仅让我深入见证了中国农村在脱贫攻坚政策下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让我能够亲自参与并体验到了电商带货的环节,我们一方面能更加了解不同的乡县自己所拥有的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产,同时也能够为脱贫攻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这让我感到非常激动。我们甚至只有把自己的青春同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在未来创造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西南大学大创联盟理事长

周经伦

 

 

昌宁县海拔高、光照强、降水充沛,有着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田园镇、鸡飞镇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通过党建引领、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方式,规模化发展高山蔬菜、柑橘、巴西菇、肉牛等农业特色产业,不仅能够补齐短板、降低风险,提高农特产品的竞争力,还能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集体分红,切实增强老百姓增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由生产经营规模化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昌宁正以农业规模化发展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目标迈进!作为一名西大学子,我将继续关注昌宁的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学习,刻苦实践,为昌宁和西部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研究生

 罗乐

 

 

7月12日的清晨,还不知道将会有巨大收获的我只是带着满怀的期待,踏上了去往云南昌宁的路程,可在昌宁的这短短六天,我看过了邑等村村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基本的保障全部落实到位;我见到了在完全小学上学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的改善,还有那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最纯真的欢乐。我们与村民们亲切交谈,对当地脱贫攻坚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我们为在完小的孩子们送去书包与文具,并且进行公益课堂,我们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中,为老百姓们准备了两场文艺演出。脸颊和颧骨上的晒伤印是青春最美丽的记号,脖颈和鼻尖上脱下的皮是自己又一次的蜕变,以青春之名,共赴全面小康之约!

 

——西南大学“香樟计划”第四期学员

姚之龙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通过走访调研昌宁县的贫困村,发现国家真真切切把资源下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真正阐释了怎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昔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今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必然会带领中国人民打赢三大攻坚战。

 

——西南大学赴昌宁挂职锻炼研究生

张龙飞

 



青春西大/供稿

学生通讯社 龚江天/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