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栏目
院部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院部资讯
发布时间: 2020-12-15 15:23:5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明哲学之理,思治理之道——记西南大学第十二届哲学月“哲学与治理”知识竞赛决赛

哲学是一门“爱智慧”的学科。西南大学现已举办了十二届哲学月活动,今年的哲学月活动形式更加新颖、影响更为广泛。其中,以“哲学与治理”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作为今年哲学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我校众多学生参加。经过多轮比赛,六支队伍成功进入决赛。12月13日上午在三教3326,第十二届哲学月“哲学与治理”知识竞赛决赛正式开始。国家治理学院郭慧云老师、王俊杰老师、黎松老师、姚城老师作为评委嘉宾本次决赛。




比赛顺序由各选手抽签结果而定,各参赛组派名代表上台抽签以决定题。本次比赛仅有“谁与争锋”一个环节,每组同学根据给定的材料和话题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讨论时间为30分钟,时间到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按照抽到的题号顺序进行发言。哲学系教授团将根据讨论和发言进行打分和点评,以此决定最终成绩。经过30分钟的讨论后,比赛正式开始。

上半场首先上台发言的是“造物组”,他们所讨论的话题是“缸中之脑能否认识到自己是缸中之脑”。上台发言的代表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从经验主义出发,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经验,缸中之脑的经验完全来自于特定的输入,因此得到的知识也是特定的,也就无法得到超越经验的知识,从而论证了“缸中之脑无法认识到自己是缸中之脑”。并在接下来的评委问答环节中清晰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接下里上台的是“答得全队”,他们选中的题目是“好人是否有好报,为什么要做个好人?”小组的代表从个人主观和社会发展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他采用举例分析法,若一个人做好事,他的内心会得到满足,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好回报,从而论证“好人是有好报,需要做好人”。紧接着上台的是“哲虫队”,他们所要论证的题目是“科技一定能促进人类幸福吗”。小组代表提出的观点是“科技能够给人幸福”,并通过举例、推理等方法进行论证。小组代表从不同的时代出发,分析科技给人带来的幸福;同时通过演绎推理,论证当代科技给生活、人的思想的深刻影响。



在片刻的休息之后,比赛来到了下半场。下半场发言的第一个小组是“无言以队”,他们所讨论的题目是“亲亲相隐是否合理”,小组代表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得出“亲亲相隐”有利于社会发展,从而得出“亲亲相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接下来出场的队伍是“火锅队”,他们的论题是“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小组代表辩证地分析了问题,从正面论述了人是理性的,也从反面论述了人并不一定活在理性之中,也具有感性,从而得出“人是复杂的,既有理性也有感性。”的结论。最后上台发言的是“马哲有点甜队”,他们所讨论的题目是“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小组代表给出的结论是“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利大于弊”,并多方面的进行论证。

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精神饱满、士气高昂,发言内容主题鲜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运用深入浅出、深接地气的语言,讲解各小组的观点,传递哲学思想,多方展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得到在场师生热烈好评。经过评委组的最后审核认定,比赛结果已经揭晓。本次比赛获得一等奖的是“哲虫队”,获得二等奖的是“答得全队”和“造物队”,获得三等奖的是“无言以队”“马哲有点甜”“火锅队”。

最后,王俊杰老师对本次比赛进行了致辞,他鼓励了参赛选手们由于专业不同各有不同见解,认可了选手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从哲学专业角度指出了选手们思维的局限性与论述不足之处,鼓励同学们继续探讨、追求哲学真理。学习哲学使人敲醒灵,启迪智慧,涤荡灵魂。本次哲学月知识竞赛活动不仅体现了我院对哲学知识的重视,更进一步激发了我校学子对哲学的探讨与思考,使他们得勇气以乐观生活,明思辨以追逐真理。

                                                                          国家治理学院 卢明正/供稿 肖颜/审核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周子涵/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