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三下乡

重庆巫山小分队:探龙骨之魂 寻华夏之根

发布时间:2017-08-2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探龙骨之魂 寻华夏之根

——西南大学重庆巫山三下乡小分队实践活动


滔滔长江东逝水,巍巍巫山耸云间。二百万年前,巫山人踏上这块土地,留下他们昭告历史的脚印,高扬亚洲人类的旗帜。穿过时光的隧道,2017年8月22日,西南大学重庆巫山三下乡小分队成员聚集一方,前往龙骨坡遗址,探寻历史痕迹中,家乡的昧昧芒芒。

  


龙骨坡遗址地处巫山县庙宇镇新城村2社龙骨坡,是迄今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人类化石点。1984年,当地农民在此开垦庄稼,意外发现“巫山人”化石及众多石器制品,由此被命名为“龙骨坡”。当年,中科院黄万波教授携同重庆文物研究所、巫山文物管理所在此联合发掘,终发现巫山人一颗臼齿和一块上颌骨,并掘出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大批人工打制的珍宝石制品,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此,“巫山人”成为世界人类祖先之一。龙骨坡文化在当地村民和文化单位的保护宣传下,发出熠熠闪光。

  

环保行游,探访龙洞

 

与庙宇镇政府取得联系后,小分队于上午从庙宇镇中心出发,步行三十分钟后,转入小路。又行数米,陡然抬眼便可见远处峭壁上一个半圆形大洞——龙洞,当年考古队的工作地。



离洞口愈近愈能感受到一股凉气。真正到达洞口时,才可见其洞之大与深。走进洞内,便在阳光的斜射中清楚看见洞内的垃圾零零散散,遍布各处。“三峡旅游”项目的开发,令此处成为许多游客的探访之地,客流量增加的同时亦随之而来对环保的担忧。 


小分队成员在此开展了文明环保游的工作,各成员拿出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两两成组,拾起原本不属于这里的垃圾。 


龙洞深处仍保留着当年考古队工作留下的痕迹,四方形挖掘地整齐划一排布在土地表面。除了泥土和石头,难见他物。神奇就在于,当时光流转千百回,多少尘土掩埋的祖先痕迹终被我们偶然遇见。踏在这块已不晓得离祖先们所踩泥土隔多少地层的土地上,身置于他们也曾呼吸和酣睡的同一个空间里,不得喟叹,这就是来自祖先们远古的呼唤。

 

溯源寻访,上下求索

 

为了更多的了解龙骨坡,离开遗址后,小分队成员在政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了第一个偶然发现化石的木子户爷爷家中。


木爷爷忆起往事,便笑言展露,他告诉我们,当年,“龙骨”在当地是一种有名的药材。黄万波教授慕名而来,木爷爷便带他到了坡上去挖龙骨,结果这一挖便发现了许多哺乳动物的化石。之后,便有了浩大的考古工程。黄万波教授所著的《龙骨坡》,木爷爷至今仍保存着,队员们在传阅中体验着纸中印写的历史的奥秘。木爷爷告诉我们,如今,考古队每年都会来进行一次实地挖掘,渴望在龙骨坡附近探索到更多巫山猿人的痕迹。

 

追古思今,守望文明

 

22日,小分队就“龙骨坡遗址的开发与保护”开展了街道问卷调查与访问工作。 


结果显示,大多数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较高,但行动不够。旅游项目初步开发,令外来游客大量增加,也带了环境污染的影响。在未深度开发之前,没有明显标识或口号提醒周围游客环保注意事项,亦没有相关工作人员对此处进行监督和维护工作。

为了更好地守护龙骨坡遗址地,提高当地及外来游客的环保意识,小分队成员在当地政府人员的引领下,到庙宇镇中心街心花园开展以“保护龙骨坡遗址”为主题的环保宣讲会。 


队员为乡亲们进行了一次环保常识讲解,在聆听乡亲们提出的相关清扫及保护的建议后,配合政府人员对当地村民进行环保呼吁。作好记录后,队员们将所有资料整理归结,提交给政府相关人员。

 

龙骨之魂,华夏之根

 

青山不言,文物有声。26日,小分队成员走进巫山博物馆,目睹龙骨坡出土的文物风采。


石器、巨猿以及小种大熊猫、中国爪蹄兽、东方剑齿象、祖鹿、巴氏似剑齿虎等灭绝的珍稀动物化石,让人一窥百万年前神奇存在的生命。

 

美国《科学新闻》曾言:“中国巫山龙骨坡的这个新发现,动摇了人类演化的理论。”谁也不曾预想,龙骨坡文化会在人类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悄然成为一块里程碑,成为当今最遥远也最闪耀的红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为自然与生命喝彩时,在为弥久恒新的古老三峡感喟中,同样希望将自己的力量献给家乡,将家乡的魅力展示给世界。


重庆巫山小分队/供稿

陶逸/编辑